傅月美 「May姐」
導演及演員大師班
日期: 2024年11月2日(Sat)
時間: 3pm - 5pm
費用: 全免
地點: AMMiC Black Box (4611 No 6 Rd #160, Richmond, BC V6V 2L3)
歡迎對劇場、表演藝術朋友到場交流。
報名及查詢: Ray Kwok +1 (825) 365 8013
傅月美 MAY FU
傅月美,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中國戲劇家協會香港分會副會長。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第一屆畢業生(主修導演),是首位回校任教的畢業生。
她的戲劇生涯有趣,1977年香港話劇團成立,為替朋友了解考試情況,她誤打誤撞竟然從七百多考生中入選為四十位訓練班學員之一,從此她闖入戲劇界並愛上了不能自拔,一晃就四十多年,直到今天仍活躍於業界內。
傅月美在話劇團當了八年演員之後,為了讓自己走得更遠,1985年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成立,她考入學院學習做導演。畢業後,留校深造。由於深造班只有她一個學生,院長鍾景輝是老師,院長辦公室是她上課的地方。這一年她很幸福,猷如入室弟子般跟院長學習。另一位老師張之珏是電視台編導,因此傅月美也常到電視台上課。一年之後,傅月美以高等優異成績畢業,畢業作品《熔爐》,獲學院頒「傑出導演獎」。
之後她成為無線藝員訓練班導師,學員包括後來成為歌星的古巨基及香港小姐梁小冰。不多久,她亦成為首位回演藝學院任教的畢業生。
受恩師鍾景輝和丈夫的影響,她對栽培後輩工作十分熱愛。覺得作為老師,是與學生分享人生,包括所學所經歷,不單教理論也要有實踐,同時亦要注重學生品格培養,「先做好人,才做好戲」。 鍾院長的身教、戲劇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學生的愛護、對藝術的追求, 都對她影響很大。還有她丈夫的座右銘:「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丈夫去世後,她一直為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以丈夫名義提供獎學金,直到現在,她說錢不多,只是小小心意。
2004年受澳門文化局長邀請,擔任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藝術指導工作,長達七年,為澳門劇壇培養年輕戲劇人材,在澳門導了十一齣戲。學者莫兆忠說:「這七年裡,May姐(傅月美)對外以其導演作品為戲劇學校建立起相對專業的形象,對內為該校戲劇課程的正規化及專業化下了很多苦功。這時期的戲劇學校為澳門劇場走向專、職化的過渡期打下相當紮實的基礎」。
2011年她以演藝學院駐院藝術家身份受邀再度回母校香港演藝學院繼續擔任教學工作。她在教學的同時,並沒放下舞台上導和演的工作。四十多年來來她演和導的舞台劇超過一百五十多部。作品獲香港舞台劇獎或被提名:《完不了的最後一課》獲「最佳女主角」獎. ,《三個高女人》及《伴我同行》Ⅰ、Ⅱ部,獲提名「最佳女主角」。
導演方面08年《我愛阿愛》獲「最佳導演」獎,音樂劇《2月14》獲十大最受歡迎製作獎,04年《承受清風》獲最佳整體演出獎、及獲提名.「最佳導演」,主角鍾景輝獲「最佳男主角」獎,03年音樂劇《錦繡良緣》獲十大最受歡迎製作獎,主角王祖藍獲提名「最佳男主角」,02年《陽光站長》獲提名最佳導演,主角鄧樹榮獲「最佳男主角」獎。00年《周門家事》,獲最佳整體演出獎、及提名「最佳導演」,97年《起航!討海號》獲提名佳導演」,96年《一起走過嫲嫲煩煩的日子》獲「最佳導演」獎及獲十大最受歡迎製作獎…等。1992年她首次為母團香港話劇團執導創作劇《黑夜衝.激》旋即獲第二屆香港舞台劇獎提名「最佳導演」。
其他作品包括:
22年擔任香港文聯主辦慶回歸25周年大型文藝晚會《鐘聲迴響》的執行導演,演出包括演藝界、話劇界、舞蹈界、音樂界、戲曲界、武術界及兒童合唱團等,在舞台上一起訴說著「愛」和「家」的故事,何冀平老師是編劇之一。
導演《上海屋簷下》,帶澳門學生到上海做資料搜集,得到劇作者夏衍先生女兒的親筆信鼓勵。
04年大型音樂劇《酸酸甜甜香港地》由香港話劇團、舞蹈團、中樂團聯合演出,編劇何冀平、作曲顧嘉煇、填詞黃霑,傅月美任副導演。
03年導演了大型史詩式舞台劇《歲月的風采》,紀念香港工聯會成立55周年,由華南影聯及工聯會聯合製作,演員有影視界、舞台劇界及學界等超過百人。
文化交流方面;08年應上海戲劇學院之邀,任該校導演系06級的「導表演教學及創作演出」課程導師,並為學生排演了舞台劇《影子盒》,其成績得到校方高度評價:「傅老師具有很強的專業探索精神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教學活動中,以自己良好的職業精神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她以一種非常認真、勤奮、學養、敬業的工作態度給了師生很大的影響……」。
07年至13年她應邀成為「中國音樂劇研究會教學專業委員會」特聘委員,出席多屆會議,並在一至六屆的「音樂劇教學創作與研究」刊物上發表論文。
08年,出席在天津召開的「紀念《雷雨》誕生8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香港,《雷雨》的變奏》。
96年開始參與「兩岸四地華文戲劇節」工作,擔任香港區代表長達二十年。同時亦擔任香港戲劇協會幹事工作。07年為紀念中國話劇發展百年,香港戲劇協會與香港歷史博物館聯合主辦《戲.遊--香港舞台中國情展覽》,傅月美擔任展覽的統籌及所有文字整理工作,她四出搜集資料及展品,並訪問了23位劇人;主編及出版了第六屆華文戲劇節特刊《香港戲劇簡史—我們百年走過的路1907-2007》。
16年第十屆兩岸四地華文戲劇節20周年,她又擔任《華文戲劇節20年回顧展》的艱巨策展工作,整理二十年歷史,找尋展品及到北京、台灣、澳門及本土走訪多位戲劇節創辦前輩。最後,她作為主編與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聯合出版了第十屆華文戲劇節紀念特刊《劇藝華采》一書。
18年,她受母校所托,回校編寫戲劇學院33周年紀念特刊。她翻查了大量資料,訪問了80位師生,可惜最後因資金問題,只能編成簡史名為《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我們33年走過的路》》特刊。
98年,她主編並出版了《大時代中的黎草田--一個香港本土音樂家的道路》一書,為研究香港音樂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史料。
傅月美是個很低調的人,許多做了的工作不會四處張揚。2017年香港演藝學院頒授她榮譽院士,戲劇學院院長在致辭中說:「傅月美堪稱香港戲劇界的中流砥柱之一,40多年來,在不同崗位默默耕耘,為推動本港戲劇發展貢獻良多。……」